English

分裂闹剧背后

1999-07-18 来源:光明日报 郭泰文 我有话说

近日,台湾岛内某些当权人士,上演了一出分裂祖国的闹剧,这场闹剧的主角是李登辉。他在7月9日接受“德国之声”的采访时,公然将两岸关系定位在“国家与国家,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”。主角定调,配角附和。台湾当局的一些头面人物一拥而上,一时间,什么两岸关系已从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”走到“两个国家”,两岸会谈就是“国与国会谈”的论调甚嚣尘上。“台独”分子大受鼓舞,与这些人一唱一和,台湾政坛顿时热闹非凡。

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本应言而有信,但李登辉经常信口开河,因此被台湾媒体讥为“一说就错,一错就赖”的人。但是,他这次在提出“两国论”时,表现出少见的“深思熟虑”。据他身边的人说,早在一年以前,即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大陆参访之行前,李登辉即授意幕僚成立专门小组研究如何突破“一个中国”的理念,提出重新定位两岸关系的构想,并与研拟人员多次充分交换意见。因此,李登辉的“两国论”一出笼,台湾政要立即附和。其实,李登辉要提出“两国论”,在他撰写的《台湾的主张》一书中已先透露了一点信息。他在书中表示,为确定台湾的存在,必须在法理上奠定无可辩驳的论据。希望在卸任之前,“能集国际法学者之力,就台湾的国家定位问题,提出更完整的解释。”

经过一年的谋划,所谓台湾的“国家定位问题”果然出笼了。李登辉之所以借“德国之声”电台采访来公开这一谬论,据说,是因为曾经有过“两个德国”的历史,希望借用德国经验,寻求两岸关系的“新法律架构”。可见李登辉对“两国论”出笼的时机、渠道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。

他们要寻求什么样的两岸关系“法律架构”呢?李登辉在《台湾的主张》中说:“‘在台湾的中华民国’具有国家的主体性,也保持了主权的独立。台湾与中共的关系早已超过所谓的‘内政问题’,而成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交往问题”。但经过再次研究,他又认为,两岸定位为“对等分治的政治实体”还不够。他声称,因为“政治实体”的主权概念非常模糊,当一个中国的原则普遍被国际社会接受时,台湾只有主张自己是个“国家”,才能让“中华民国”的法律地位在国际间得到更多的保证。

李登辉的“两国论”一出笼,他身边的人就纷纷为他帮腔。“总统府副秘书长”林碧称,“台湾现在对两岸的定位,很清楚就是两个国家,一是‘中华民国’,一是‘中华人民共和国’,至少也是‘特殊的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’。这个新的解释将是个‘重大政策变化’,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新的形势。”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去年10月来祖国大陆时还表白过的心里有“一个中国”,此时却称两岸会谈就是“国与国会谈”。这种说法不仅使海协汪道涵会长感到惊讶,也使两岸同胞大惑不解。

为了落实李登辉“两国论”的讲话,台湾当局动作频频。台湾一家报纸12日报道说,台湾当局将进一步推动修改相关的法律,诸如“国家安全法”、“两岸关系条例”、“国籍法”等涉及两岸互动定位的法律名称与条文内容都将作重大修改。台湾地区有关大陆地区的用语可能成为历史名词;“两个政治实体”等用语也将修正成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与“中华民国”两个“国家”并提的说法。报道还说,这项重大修正将由“政府”提案,通过“立法院”实施。

台湾有关人士还称,未来如何使用“一国两区”或“一国两府”等名词,已授权“行政院大陆委员会”陆续作调整。李登辉的讲话“只是个开始”,未来会陆续提出相关实质的、长期的政策构想。而李登辉在卸任前还会不断提出有关政治、经济、社会等政策方向的“蓝图”,“为台湾长远的未来作规划”。

种种迹象表明,李登辉主演的这场分裂闹剧用意并不仅仅在于宣示一下就收场,而是要继续唱下去,继续破坏两岸关系并影响岛内政局。

对于李登辉的卖力演出,“台独”分子和民进党一些人大为激赏。民进党的头面人物陈水扁说,李登辉的说法,等于送给民进党一个大礼物。他对李登辉能够扬弃国民党“一个中国、两个政治实体”的传统说法表示欣慰,还说李登辉的“两国论”完全肯定了他4月在美国提出的“台湾与中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华人国家,两国应发展国际间的特殊关系”的观点。陈还表示,他愿意与李登辉“共同携手努力,让台湾成为一个负责任、可信赖、可沟通的国家”。这显示李登辉的主张和民进党是一脉相承的,以实现台独为己任的陈水扁与李登辉心灵相通,李登辉的“两国论”与“台独”的政治本质完全一致。

李登辉悍然抛出“两国论”,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他分裂国家的本质也就看得更清楚了,对他破坏一个中国原则的图谋无比气愤。李登辉必须为他分裂祖国的言行承担责任。

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,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和前提。李登辉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,使海协、海基会接触、交流、对话的基础不复存在。这就直接违背了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,违背了台湾同胞求安定、求和平、求发展的切身利益。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,事关国家的统一大业,事关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,中国人民从来也不会含糊。在两岸中国人期盼发展两岸关系,实现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面前,任何人妄图阻挡历史潮流的前进,都是不自量力,是注定要失败的。“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

(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